为切实履行
教研“四个服务”基本职责
进一步加强
晋城市教研队伍专业化建设
11月2日至8日
全市教研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在南京成功举办

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教研工作的领导、全市专(兼)职教研员、市直部分中小学校教研室主任共98人参加培训。
培训围绕教研创新、专业成长、数智应用等核心方向,通过5场专家讲座、5个校长主题报告、3节智慧课堂教学展示、5次名校和教师发展中心实地考察,为参训教研人员搭建了高质量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教研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专家讲座:理论筑基,聚焦创新
本次培训特邀5位江苏省教研领域资深专家,围绕教研工作机制创新、项目式教研活动设计、智慧教研等重点难点,开展深度授课,为教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朱光成(原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以《基于实证的教研机制创新与课堂观察研究》为主题,提炼出“确定主题—理论学习—形成课例—交流研讨—小型培训”研修模式,并强调循证教研是推动教研机制改革、提升课堂观察科学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周正梅(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课程与教学研训处主任):在《项目式教研活动创新设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中学语文为例》中,分享项目式教研活动的设计思路,助力参训人员掌握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

张红(原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在《智慧赋能区域研训工作的实践创新》中,介绍智慧技术在雨花区“三航工程”、新课堂、进阶式好作业及教师能力罗盘等研训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拓宽参训人员对“智慧教研” 的认知。

叶旭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通过《项目驱动:提升区域教研品质的路径探索》,从教研管理定位、人员专业自觉、项目驱动机制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阐述项目驱动模式在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为提升区域教研品质提供实践路径。

丁玉祥(南京市教研室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价教研员):以《人工智能视域下数据驱动的区域教研方式转型与靶向实施》为题,解读AI时代区域教研发展趋势,强调数据素养在教研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
实地考察:汲取经验,开阔视野
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先后进行了5次实地考察,考察内容涵盖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不同类型教育机构,通过“实景参观+校长主题报告+智慧课堂展示”让参训人员直观感受南京优质教育单位的教研与办学特色。


南京五中:宁树旺老师《碳酸亚铁的制备》公开课展示和王薇副校长《数智赋能精准教学——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校本实践》专题讲座清晰呈现其“福流课堂”具体样态,阐释人工智能与核心素养、精准教学的深度融合。


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余夕凯校长《新时期区域研训品质提升的路径探索》分享了打造区域性学科课堂教学模型、形成学科共识、研究《课程方案》等具体做法,并强调要激励研训员的自我成长,注重教研实效。



光华东街小学:吴林宇老师《河流与湖泊》公开课展示和吴宁校长《AI赋能学校教与学的变革》专题讲座体现出 AI 技术在融合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阶段特色教研与智慧教育实践提供了经验参照。



南师大附中新城中学黄山路分校:彭云龙老师通过《海陆的变迁》公开课展示和《初中地理数智融合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分享强调,信息化影响深远,计算机不应只是辅助,而应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阎冬副校长作《数智赋能绿色生长》专题报告,介绍学校信息化与教科研融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及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概况,指出技术最终要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


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校长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栖霞实践》中,详细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行知教育思想,并指出其“云课堂” 推广、弹性离校制度、品牌项目建设、人工智能等是栖霞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分管小学和中学研训的副校长分别与参训学员做沟通交流。
本次培训紧密围绕
教研人员实际工作需求
从机制创新、课题项目设计到智慧教研
质量监测,覆盖教研工作全流程
参训教研人员将及时梳理培训所学
把先进地区教研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
转化为提升本地教研质量的具体举措
切实履行教研职责
为晋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供有力教研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