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奔赴,更是“思”与“享”的同频共振。个人的智慧,是火花;集体的分享,能燎原。我们深信,每一位老师都是教育的实践家,都怀揣着独特的“教学锦囊”。
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打造了一项活动——“教育思享会”。这是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实践智慧发声地。在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说教,只有接地气的做法分享;在这里,我们让思考被听见,让经验被看见。

我校首期“教育思享会”活动于近期成功举办,本期选定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课堂展示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来自三个年级的6位优秀教师依次登台,他们结合各自学科的的特点,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分享了他们在课堂展示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

初一年级沈汶老师以《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一课的探究环节为例,呈现了视频、图片、动画学生的实践操作等多种展示形态,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目标贯穿始终,让知识从“课本上”走进“生活里”。真正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在展示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初一年级闫俊辉老师分享的内容是《让学生站上C位,课堂展示激活体育实效》。他谈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对比展示”解决难点,“竞赛展示”激发兴趣,“主题展示”检验能力,再配合“分层支持”和“闭环”评价,使体育教学从“学生被动练”变为“主动想练,愿意展示”,最终实现教学实效的提升。

初二年级牛志超老师从课改的角度出发,给“课堂展示”做了基本定位,强调课程改革是“大脑”和“蓝图”,课堂教学改革是“躯干”和“路径”,那么课堂展示则是“手足”和“呈现”,从课改角度充分讲解了课堂展示的重要性,并且牛老师以语文学科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讲解了课堂展示需要注意的基本要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辉映。

初二年级宋诗老师以英语课堂为例,介绍了英语课堂中各种展示类型以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围绕英语课堂中学生活动的听读、说演、写译和讲演,说明了展示的契机、方式、注意事项、评价标准以及作用和意义。她认为英语课堂的学生展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完美实践,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同时也是一种优化课堂生态和教师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三年级史竹林老师通过三个环节提升数学课堂展示模式实效:展示前,教师精心设计目标与支架,学生协作准备;展示中,教师引导互动,学生多元展示与思辨;展示后,师生共同进行多维评价与知识结构化。该模式以真问题、深思考和暖评价为核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课堂生态的优化。

初三年级赵佳琪老师聚焦“课堂展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通过四种策略实现:新知探究式(如学生展示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思路型(暴露并讲解思维过程)、错题析疑式(共同辨析典型错误)、实践应用型(开展统计调查项目)。核心是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展示,使思维可视化,教师精准引导,最终深化理解、提升综合能力。

分享环节结束后,校领导分别对六位教师的分享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六位老师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课堂展示活动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富有成效。他们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耕课堂,大胆创新,让每一次展示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共同谱写我校创建新优质初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