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服务>教育信息

致敬教育世家 | 吉向阳:四代教书人 一脉育人情

发布时间:2023-09-11信息来源:晋城市教育局编辑:意茹


为引导广大教师

学习发扬教育世家

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

激发教育世家的荣誉感、获得感

在全社会营造

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形成教育世家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晋城市教育局在2022年

继续开展了

晋城市第二批教育世家

推荐宣传活动

经层层选拔

最终共有七个家庭进入推选名单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

晋城市第二批“教育世家”

吉向阳老师家里

听听他们四代为师的从教故事

08:14



吉向阳,阳城一中历史教师。他的祖父祖母长期耕耘在教育一线,父辈也承前继后投身于教育事业,从小浸染在教书育人浓厚氛围中的他,长大后也接过教育接力棒,至今从教已有37年。如今,他的两个外甥女也在教育领域工作。四代从教,10多人为师,这是吉家家风的赓续,更沉淀着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我叫吉向阳,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80年代中期开始执教,迄今已有37年。我的爷爷奶奶,两位伯母伯父都是老师,后来,我的堂姐、大妹和妹夫、小妹陆续也走上了教师岗位,我的两个外甥女也在教育部门工作,一家四代十多口人,都在从事着教育工作。

▲吉向阳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民国前出生的,爷爷毕业于山西大学,曾经担任山西省教育厅职员,后来到长治,任山西省省立第四师范校长。我的奶奶毕业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早期在太原女中、省立第四师范(今长治师范)任教,正是因为两位老人,为这个家族奠定了春风化雨教书育人的基因。

▲吉向阳父亲的老同学韩维善

回忆起吉向阳的父亲,他的老同学韩维善说:“我和吉向阳的父亲是初中同学、师范同学,他父亲呢,在学生时代,学习就非常刻苦,在初中、在师范班里都是名列前茅。当时要求一位老师将来要每个人教一个小学,不仅是语文数学要带,而且音体美都得带。那时候,老吉就学了二胡,后来用二胡拉着曲子教学生唱歌,毕业以后,我们这批同学,将近150人,一次性充实到阳城的各个完小、小学,这为阳城的基础教育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排右一是吉向阳父亲

“我的父亲曾在闭塞落后的贫困山区岩山小学、董封小学任教,后来调往望川学校,和教育打了一辈子交道。我的母亲在本村从事幼教十余年。虽然他们一辈子都是普通的老师,但他俩始终热爱这份职业,一直引以为荣,他们还教导我们,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且光荣的事业,希望我们把这项事业传承下来。”每每谈及父亲,吉向阳内心都是无比的骄傲。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吉向阳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1982年,当中考成绩出来后,他毅然放弃进阳城一中读高中的机会,选择了晋城中等师范学校。198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阳城县白桑初级中学校工作,既当班主任,又兼任学校干事,他始终牢记着父亲的告诫,用真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路上,我父亲也给了我特别多的指导和帮助。工作以后呢,我父亲常常讲:‘一站上讲台,拿起教鞭,一定要用手做事,用心来感化学生。’这也成为我做好工作的极大助力,所以,当我站上讲台,看到学生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的时候,我知道那一份关注让我有不舍,感觉那份责任实在太大了。”吉向阳说道。

1991年,吉向阳调回到阳城一中,成为了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为了不辜负学生,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坚持自学,研读经典,持续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我的父亲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人施教是最有效的,所以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推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模式,不仅让孩子们分数得到了提升,而且在班级管理、待人接物、演讲和其他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集体活动、班级管理、演讲、动手能力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吉向阳表示,父亲对他的影响至今难以忘怀。
“ 从我96年回到阳城一中以后就和吉老师经常在一起交流沟通,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他是我一个很好的良师,更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阳城一中副校长张跃兵感慨地说。

曾经,一位学生在给吉向阳的信中写道:“你是恩师,也是慈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教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诚付出得到了学生的真情回报,也给了吉向阳不断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
阳城一中校长张吉兵是这样评价吉向阳老师,他说:“吉老师在教育岗位上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情怀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深受师生的喜爱。我们学校正是有他这样一批乐于奉献的教师,我们的学校才会办得更好。吉老师的付出得到了上级和师生的认可,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

▲吉向阳大家庭合影,三排右一是吉向阳

四代教书人,一脉育人情。虽然从教年代不同,教育理念有别,但吉向阳一家四代人春风化雨教书育人的心愿是一致的。传道、授业、解惑,百年时光里,他们的教育初心从未改变,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